對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第0255號代表建議的答復(吉農議案〔2025〕15號)
張凱代表:
您在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加大預制菜產業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國內預制菜產業發展情況
預制菜 60 年代起源于美國,80 年代成熟于日本。90 年代我國出現了凈菜加工業態,在一線城市相繼開始發展。2000 年前后我國半成品菜發展速度比較快,出現了半成品預制菜的生產企業,主要是對肉禽和水產等原料進一步加工,受到餐飲界熱捧。2011年以來,全國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呈上升趨勢,2015 外賣爆發增長,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企業首次突破 4000 家,2018年突破 8000 家。2020 年受疫情影響家庭預制菜消費出現井噴,全國新注冊企業 1.25 萬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研究顯示,2021年全國預制菜相關企業主體約 7 萬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3400億元。2023 年將超過 5000 億元,預計“十四五”末達到 1 萬億元。據《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 2025)工作規劃》預測,目前國內 預 制 菜 滲 透 率 已 達 到 10%— 15% , 而 到 2030 年 將 增 至15%— 20%。廣東、山東、福建、江蘇、河南等省份在預制菜行業居于全國領先位置,行業龍頭企業有恒興集團、國聯水產、龍大美食、味知香、圣農、三餐有料等,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
原農業部 2016 年下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 2020 年)》,首次提出“預制菜肴”概念。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2024 年 3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屬于預制菜;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不屬于預制菜。
國內預制菜產業發展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餐飲連鎖化及外賣發展,推動預制菜行業走向成熟。預制菜能夠大幅降低餐廳運營成本。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超過 74%的連鎖品牌有自建中央廚房。有第三方機構估計,2022 年全國 70%的外賣商家以料理包加熱的方式來代替現做現賣。
二是居民消費需求增加,加速預制菜發展。家庭小型化趨勢、女性逐步走入職場、工作壓力增加是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據美團數據,預制菜消費者中一二線城市占比達 80%,年齡大多在22— 31 歲。
三是技術應用創新,助力預制菜品質升級。隨著研發水平和冷鏈物流技術的進步,預制菜完全可以實現不用
防腐劑的保鮮,且口感、色澤、質量、營養價值已經接近餐廳水平。
四是投融資市場活躍,加速預制菜行業布局。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預制菜相關企業 8500 余家。2021 年至今,預制菜企業增勢明顯,2024 年一季度新增注冊是上年同期 15 倍有余。紅餐產業研究院統計,預制菜領域在 2021 年、2022 年均有超 30起投融資項目,金額從千萬級到億級不等,包括珍味小梅園、花花食界、銀食等品牌。
二、全省預制菜產業總體情況
據艾媒金榜發布《2023 年度中國各省預制菜產業發展水平排行榜》,我省金榜指數 74.56,排名全國第 21 位,前三名為廣東、山東、河南,遼寧13 位、內蒙古 17 位、黑龍江 22 位。
(一)總量規模日益壯大。據調度,全省一定規模的預制菜加工企業有 40 戶,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其中長春市 11 戶、延邊州 11 戶、吉林市 7 戶,占全省預制菜企業總數的 72.5%。長春市馨合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來新涌現的預制菜加工企業,首創人參等十六種口味鍋包肉,在上海進博會等全國各大展會中備受關注,榮獲 2024 年中國國際預制菜比賽金獎,產品已經入駐歐亞集團、比優特超市、大潤發等大型商超,服務全國兩萬家餐飲店,預計2025 年產能達 3 萬噸,產值有望實現 3500 萬元(2024年產值365 萬元)。
(二)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2024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規范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制菜加工工藝等進行界定,明確禁止添加防腐劑,要求實行冷鏈運輸。吉林省按照要求,積極予以落實,推動預制菜產業健康發展。
(三)重點項目扎實推進。我省企業發展預制菜產業意愿日益增強,一批預制菜重點項目正在啟動建設。據調度,2024 年投資 1000萬元以上的預制菜項目有 15 個(其中億元以上的 9 個),項目計劃總投資 32.8 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 11.3 億元。琿春誠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 4.2 億元建設水產預制菜及附屬配套設施項目,達產后年產水產品預制菜 4 萬噸,可實現產值 4 億元。東豐農林食品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計劃投資 2.6 億元,目前已完成1 億元,該園區建成后可為 30 余戶預制菜企業提供場地等全方位服務。琿春老姬食品海產品預制菜加工基地、大安晟牧公司禽肉預制菜等一批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四)設施設備和生產技術不斷完善。全省從事預制菜加工的企業有 8 成自建冷鏈倉儲設施,配備冷鏈物流車輛 340 多臺套,氮氣鎖鮮包裝、螺旋速冷加工、智能控溫鹵制、氣調包裝等先進技術普遍應用,去年以來預制菜企業設備投入就達 5.1 億元、技術投入3500 萬元。吉林正大倉儲庫容 2.2 萬噸、
冷藏車 14 臺,德大、厚德、榆香豆制品等預制菜加工企業均有相對完善的倉儲冷鏈物流體系,實現了預制菜產品省內全程配送。
(五)產品研發具備一定基礎。吉林農大食品學院、吉林大學食品學院、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吉林工商學院等科研院校均有專業團隊從事預制菜產品研發等工作,陸續開發出肉制品、水產品、豆制品等具有東北特色的預制菜肴。吉林工商學院建立了預制菜研究平臺,獲批“吉林特色肉類菜肴加工技術創新實驗室”,組建了由中國烹飪大師等組成的技術團隊,開發出人參江米雞、酸菜扣肉等系列產品,與省內預制菜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部分產品已經投放市場,“酸菜扣肉”榮獲 2023 年第十一屆中國(武漢)食材電商節金獎。
三、下步工作安排
依托現有預制菜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重點在創建園區、育強主體、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全力推動吉系預制菜產業做大做強。
(一)差異化建設預制菜產業園。統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等項目資金,支持市縣依托現有產業園區,通過優化整合、“騰籠換鳥”、合作開發等方式,建設或改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預制菜綜合產業園區,涵蓋農產品食材供應、預制菜加工、倉儲物流等功能區,實現“一園多區”全鏈條發展。比如,依托皓月集團建設“牛肉預制菜產業園”,在琿春市依托琿春海洋示范區建設“海產綠色預制菜產業園”,依托東豐縣農林食品產業園建設“預制菜加工產業園”等。
(二)培育預制菜領軍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評定中,優先認定一批預制菜龍頭企業,不斷擴大企業規模。依托吉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評選“吉林省十佳預制菜企業”,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指導預制菜加工企業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行業頭部企業。梳理全國預制菜行業龍頭企業清單,協助地方政府招引廣東安井、鄭州千味央廚、廣州酒家等國內預制菜頭部企業入吉投資。
(三)選樹吉系預制菜品牌。推出吉菜 IP。推動以“吉菜”為主要特色的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設。打造吉菜爆品。挖掘吉系預制菜品牌文化內涵,開發一批如滿族八大碗、朝鮮族美食等特色爆款吉菜產品。研發預制菜新品。鼓勵科研院校、預制菜企業聯合餐飲行業進行技術攻關,研發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吉系”特色菜品,推出一批體現吉林風味的預制菜新品。加強吉菜推廣。開展多種形式的吉系預制菜新菜品鑒、名菜評定、美食大賽等活動。
(四)加強預制菜扶持措施。依照國家相關政策,配合我省相關業務廳局,結合我省實際情況,適時制定配套預制菜扶持措施,充分發揮我省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支持我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
2025 年 5 月 23 日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