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第0095號代表建議的答復(吉農議案〔2025〕35號)
尊敬的潘巍代表:
感謝您對吉林省“吉字號”農副產品產業全鏈條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優化完善“吉字號”農副產品產業全鏈條發展的建議》(第 0095 號)收悉。您對我省“吉字號”農副產品產業全鏈條發展進行了全面分析研判,并提出了寶貴建議,充分體現了您心系“三農”,高度關注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治責任感,經認真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落實情況
(一)關于“多產業選育主導品牌”。據行業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的集群達到3個(玉米水稻、生豬、肉牛肉羊),產值超500億元的集群達到4個(禽蛋、人參、果蔬、林下及林特)。年初下發通知,對“十大產業集群”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組織協調省糧儲局、省畜牧局、省林草局等相關部門分頭落實,組織群長單位召開十大產業集群工作推進會議,推動十大產業集群發展,圍繞降低融資成本、推動科技創新、強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1條具體措施,推動十大產業集群發展。
(二)關于“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近幾年來,省商務廳在省直各部門的支持下,多渠道宣傳、多維度發力,宣傳推介我省優質特色農產品,帶領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24年我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已超300余家,出口貿易規模達9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87%,市場涵蓋越南、日本、韓國、德國、馬來西亞、美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關于“多形式加強政策支持”。2025年,省財政廳籌措安排專項資金7868萬元,支持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省糧食局等行業主管部門開展人參和食用菌、肉牛和梅花鹿、大米和鮮食玉米品牌建設,通過新媒體推流、廣告投放等方式,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介;制作宣傳微視頻,依托央視、吉林衛視等官方媒體資源重點宣傳,統籌實施農業產業優質品牌建設工程,省級統一制定人參和食用菌、肉牛和梅花鹿、大米和鮮食玉米等公共品牌宣傳推介方案,打造“吉字號”品牌矩陣。
(四)關于“多維度增加從業收入”。印發《吉林省加快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農村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融合發展, 推進客運站轉型升級,拓展物流服務功能。優化節點服務功能,構建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推動縣(市、區)客運站轉型升級,拓展客運站物流服務功能。新建、改造現有鄉鎮客運站,與郵政、農業、供銷、電商服務網點開展業務合作等方式打造集客運、貨運、郵政快遞于一體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利用供銷社網點、益農信息社、農村電商服務點、村委會等鄉村公共設施資源,或以鄉村超市、村郵站等為載體,開展快件接取送達業務合作,建立建制村農村物流服務點。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提升品牌意識,增強品牌國際影響力。引導農產品提升品牌效應的認識,鼓勵具備出口能力和產業優勢品企業在境外申請專利、商標注冊、品牌推廣和資質認證。通過與有實力的跨國農產品經銷商聯合,借助渠道優勢,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國際主流媒體,加大品牌宣傳力度,積極培育農產品出口競爭新優勢。
(二)加大政策扶持,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加大各類政策宣講,指導企業獲得中央、省級外經貿資金、惠農惠企惠貿各類資金加持。發揮商務部門、駐外機構、行業組織等中介機構作用,為企業提供國際市場法律、法規、市場準入等政策咨詢服務,指導企業利用好Rcep等多邊與雙邊關稅減讓貿易政策,為企業降本增效。
(三)加強經貿合作,提升產品出口效益。加強與跨國知名農產品采購商、經銷商、生產商在投資、技術、渠道領域的合作、對接、交流,組織企業出海參加境外展會,開展經貿活動,掌握農產品行業最新動態、發展趨勢、質量標準、 加工技術,圍繞單品深挖市場潛力做細做精做優,提升出口質量和效益。
(四)拓展出口渠道,增強抗風險壓力和韌性。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繼續深耕傳統出口市場,加快拓展新興出口市場,降低對少數出口市場依賴度,建立長期有效的出口協調及應對機制,增強抗風險、抗摩擦的市場應對能力,在多元化國際市場拓展中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五)加快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一是進一步優化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提高農村物流服務能力,構建形成暢通便捷、經濟高效、便民利民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二是鼓勵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和鄉鎮運輸服務站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為農產品產地預冷、冷藏保鮮、移動倉儲低溫分揀等設施提供運營場所。三是積極推廣專業化
冷藏車應用,健全完善冷鏈貨物電子運單制度,加強動態監測,進一步提升冷鏈運輸服務能力。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5月29日
我要評論